两会之声:海淀区人大代表、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董事长兼总裁林菁议案聚焦厚植良法善治根基
1月7日,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大会会场气氛庄严热烈,处处洋溢着团结奋进的气息。 来自海淀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区人民的期盼和重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有效行使职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奋力谱写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建设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作为本届海淀区人大常委,北京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代码:300213)董事长兼总裁林菁,带来“关于进一步厚植良法善治根基,保障海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议案,围绕区域法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议题建言献策,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议案前言: 席大大总书记深刻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均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出部署,发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动员令。海淀区作为首都经济的“压舱石”,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指导下,区“两院”和公安部门依法履职、文明执法,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积极响应市场法治需求、完善法治体系、创新执法理念,成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营商环境位次长期名列前茅,形成良好法治优势,但也面临新一轮科技创新与竞争带来的法律问题新挑战。 林菁代表指出,海淀区作为科技创新最密集、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近年来以提升创新能级,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为重要目标,在构建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着力吸引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方面有着更高要求,因此在打造良法善治的新局面上,肩负着先行先试重任: 一是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不断催生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系列法律问题,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存有空白或更新缓慢,法规衔接滞后,导致有些企业运营面临不确定性。 二是执法协同存在一定程度条块分割现象,处理跨领域、跨区域经济案件时,信息共享不畅、协作效率低,有些创新业务涉及多部门监管时,存在执法冲突,增加了企业合规成本,影响到公正与权威性。 三是法务人才集中于大型律所和少数大型企业法务部门,中小企业法务力量不足,难以获取专业、精准且成本适宜的法律服务,在中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涉外法治问题增多、法律服务相对不足,放大了企业自主经营的法律风险。 为此,林菁代表提出对策建议:面对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产业变革的新形态、国际竞争的新格局、市场主体的新期待,海淀区需充分发挥法治优势,从法治领域推动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厚植良法善治根基,塑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一、加快新兴领域立法,健全适应海淀经济发展需求的法规体系。 海淀经济具有鲜明的科技引领特征,新兴领域立法任务繁重,建议成立新兴领域法治建设专班,由区政府或人大牵头,组织公检法司和各监管部门,联合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成专家团队,跟踪技术动态、研判法律需求,及时出台或修订相关领域的专项法规,明确产业发展规则与权益界限。 聚焦大数据、区块链、算法推荐、深度合成、AIGC等新技术应用场景,加强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研究与立法工作。如自动驾驶汽车责任认定,共享经济涉及的安全监管、税收、责任归属,AI产业涉及的机器决策伦理、数据偏见,大数据和云计算企业、社交媒体平台涉及的数据隐私保护,工具软件及商业方法、文化创意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等,按照监管规范与促进发展并重的原则,建立行业法规动态更新机制,力争在国内形成引领示范。 二、强化执法部门协同,形成具有稳定创投预期的执法环境。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不少企业存在经营困难,各地政府也面临资金压力,一些损害民企权益的执法行为有所增多,需把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创投信心作为改进执法的一项紧迫任务。 建议由公检法司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指挥中心,开展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整合工商、税务、知识产权等多部门数据,系统梳理与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相悖的违规执法、逐利执法、选择性执法及频繁执法、机械执法等现象,统一执法标准,提高执法效能。 加大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行为监管,指导公检法司等公权力部门严格恪守权力边界,规范执法行为,杜绝罚没收入异常增长、“远洋捕捞”等现象发生;公开行政执法投诉电子信箱,加强对企业报案立案、强制措施适用、异地办案协作、查扣冻等环节的执法监督,完善核查督办机制,及时反馈举报信息。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及时化解企业兼并重组、业务整合、疏解腾退中产生的纠纷,为境内外投资者投资兴业提供法治保障。 三、突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响应机制。 作为民企重要核心资产,知识产权在体现企业价值、保持竞争优势上的作用日益凸显。2023年北京百强民企中,研发强度超20%的突破50家,尤其发明专利的占比、授权量均创新高;近十年专利案件年均增长率达5.24%,但中小民企法务力量不足、保护措施不力的现象较为突出,发现侵权行为难、立案取证难、维权周期长已成为一道难题,加之高额的律师费用、诉讼费用带来风险,一些企业要么承担风险、要么置之不理,助长了某些违法行为发生。 为此,林菁代表建议,强化“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创新”的司法理念,组织各司法部门、律师协会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分析研究,加大常见知识产权涉法问题培训,设立中小企业法务扶持专项资金,鼓励律所与高校合作开展法务人才定向培养计划,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激发民企创新投资信心。 高度关注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跨企业流动现象,尤其一些大型企业高薪挖人造成的商业机密、敏感信息、知识产权泄露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 充分考虑中小民企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推动建立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平台,优先采取非诉讼解决纠纷机制,帮助涉案企业分析纠纷焦点、制定最优解决方案,力争在平等自愿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降低民企用法门槛。 同时,推动建立非诉衔接机制,完善从立案、审理到执行的快审、快结、快执“绿色通道”,减少企业负担,为中小企业维权营造更好法治环境。 四、加强社会舆情治理,营造守正创新的法治舆论环境。 海淀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知名龙头企业、总部企业、新兴领域创投企业较多,容易出现舆论热点事件,近年来一些知名企业负面舆情事件对企业品牌声誉造成了伤害,干扰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节奏。 建议政府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通过开设法治专栏,加强经济领域的法治舆论传播;推动司法机关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对于经济领域重大法治事件、热点案件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培养包括法律专家、学者、资深法律工作者等在内的法治意见领袖,搞好相关案件详细解读和法律适用情况,引导公众理性讨论法治话题,及时纠正错误法治观念。 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应当对故意误导公众、刻意吸引眼球的极端言论、对企业和企业家进行攻击诋毁等侵权行为,及时依法予以惩治,避免负面舆情发酵给企业和企业家造成伤害,有效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要加强对科技人才,尤其是创新创业失利者的法律援助和司法保护,及时制止侵害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使他们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时得到关怀、有所依靠,推动形成崇尚科技、拥抱科创、宽容失败良好法治舆论。 作为一名扎根海淀科创沃土,创新创业三十年的民营企业家,林菁代表长期以来格外关注北京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并致力于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身份职责,曾针对海淀科学城北区教育资源完善、优质人才引进等,提出过众多优秀建议,也得到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2024年,海淀人大一号议案“加快科学城北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关村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办结,在助力海淀北部地区腾飞方面看到了卓有成效的建设成果,这背后是海淀区180名人大代表联名议案的“托举”。 守正创新,履职为民。借此“关于进一步厚植良法善治根基,保障海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议案的提出,林菁代表也将在助力海淀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方面,贡献更多力量。